【攝影】敗入旅遊鏡:Sigma 18-200mm, 1:3.5-6.3
玩攝影果然是個錢坑。自從今年三月敗入Canon 400D 數位單眼相機,兩個月內我就連續敗入兩顆鏡頭:一顆是 Canon EF 50mm 1:1.4 人像鏡,另一顆就是照片裡機身上的這顆輕巧的 Sigma 旅遊鏡 (18-200mm, 1:3.5-6.3)。
五月底去香港的時候第一次拿它出來玩,有天早上坐在咖啡廳裡,透過落地玻璃看見窗外有個外國媽媽停下腳步回頭牽她的小女兒。雖然距離很遠又隔著玻璃,但是舉起相機還是清楚的捕捉到了她的神韻。我從此就愛上了望遠端的狗仔偷拍功能。
後來在香港的沙田馬場,它靈活的焦段也幫我拍了好些有趣的照片。
六月中的美國之旅,更加彰顯了這顆旅遊鏡的方便好用 —— 尤其適合不愛跑前走後的懶人。拍攝者站在定點,光靠調整焦距和拍攝角度就能拍出多種不同感覺的構圖。底下是在西雅圖著名的地標拍攝的,好像有加偏光鏡。
以旅遊鏡而言,它最大的優點是輕巧(500克左右)、便宜(台幣一萬元上下),缺點是光圈有點小,在室內拍攝時需要把 ISO 值拉到很大,有時需要配合腳架 —— 而且主角的動作還不能太大。以下是我第一次拍演唱會的作品,7/28 校園民歌傳承音樂會,葉佳修、南方二重唱、以及東吳吉他社的演出。
總的來說,這是一顆很適合我的鏡頭…
By the way,封面和封底照片是 “大師” 拍的。
他用的機身是 Fujifilm FinePix S3Pro,搭配 Nikon 大光圈 50mm 人像鏡。
留言:
Chiasa, 2007-08-09
看來這應該就是 “大師” 一詞的典故出處?(低頭筆記)
變焦範圍大的,好像都會有畫質較差的問題;不過看你的玩法,應該是暫時不會落入畫質追求的地獄…
Anyway, 改天要是您們的熱戀期慢慢穩下來,我們可以辦個兩對外拍會咩?在王功漁港有魚火節,聽說每天都會放煙火,有要來的話,歡迎請敝貓官導覽 XD
Selina Ko, 2007-08-10
To Chiasa,
關於 “大師” 這個稱號的起源,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在香港星光大道 (Avenue of Stars) 拍夜景時開始的…
話說我們的自助旅行團晚間抵達香港旅館 check-in, 還沒吃晚餐就先直奔星光大道看八點鐘的大樓燈光秀;才剛走近目的地就有其中一人一個箭步向前衝消失在人海中,蒐尋了很久才發現他已經跨過港邊的欄杆架起了腳架,正專心一意的在拍夜景。其他人用小 DC 隨意拍了幾張,覺得意思到了就可以走了;但他還是很堅持的取景調參數,拍了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
後來終於滿意了要收工了,忽然不知道誰又提議說既然有腳架那可以來拍團體照,於是他又興沖沖的重新找角度架起腳架,設定預約拍攝時間,然後飛奔過來站好;可是由於鏡頭離我們很遠(架在步道的另一側),很多鄉民根本不知道我們杵在那裡是在等拍照,還是渾然不覺的從前面走過;加上遠到閃光燈已經沒什麼效果,曝光需要很長時間,人稍微一移動就會變模糊;不過他還是很堅持的兩邊跑來跑去,拍了一張又一張,一張又一張,一張又一張…
到後來我們臉都笑僵了,肚子也餓扁了。
就在他跑去查看相機裡的失敗作品,不死心的勸我們 “再來一次” 時,Ann 意味深長的看了我一眼,「妳確定妳可以忍受愛攝影的男朋友?」
我聳聳肩,『如果我也喜歡攝影的話,應該就 okay 吧。要是我以後真的受不了,那就讓他 “放風” 自己出去拍好了。』
最後他終於終於真正要收工了,背著相機和腳架很有氣勢的走回來時,我們幾乎是齊口問他:
「大師 今天有沒有拍到滿意的作品?」
「大師 你剛剛拍的借我們看一下嘛。」
「大師…」
他很不好意思的說,
「沒有啦,今天都沒有拍到滿意的。
還有,不要再叫我 大師 了。」
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離開星光大道之後他就多了一個 ”大師“ 的稱號了。(眨眼)
PS:
尤其後來發現,當我們又開始叫他 “大師” 時,他就會自覺或不自覺的拍得快一點,收工得早一點;於是我們一路上就 “大師”、“大師” 的叫得更起勁了,呵呵…
Ann Lai, 2007-08-10
呵呵~ 真是好快樂的回憶哦~
什麼時候要再來一起出去玩?
yawi999, 2009-03-04
你這樣買總共多少錢啊?最近也想買這台!可是第一次接觸單眼相機,有很多的地方不懂?
Selina Ko, 2009-11-24
To Yawi,
入門級的單眼相機加鏡頭大約兩萬多,你可以上《DCView》這類的攝影網站查詢看看。
編輯紀錄:
- 寫於 2007-08-01,最早發佈在無名小站《從竹科到矽谷》,後搬到 Blogger 並在隨意窩備份。
- 2019 年 9 月重新整理發佈於個人網站。
- 封面圖片:By Steven Chien in Hong Kong, 200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