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橫越美國之旅》的行程規劃

【旅遊】《橫越美國之旅》的行程規劃

抱歉最近更新網誌的速度非常緩慢。前一篇文章和回應竟然已經是四個月前寫的。再前一篇是五個月前在巴士上寫的,不過當時在巴士上還能寫文章,顯示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什麼叫做阿鼻地獄 —— 近幾個月來我都過著工作日 7-11、週末至少得抽一天加班的日子,睡眠嚴重不足,每每坐上車後都是一路昏迷到終點,哪裡還有空把電腦拿出來打字。

有一天加班到凌晨四點,打電話叫計程車回租屋處,洗完澡睡不到一小時就又起床準備上班,因為要在晨會裡面報告和 “備詢”。那天晚上坐上計程車的時候心裡忽然想,以我的工時,算起來時薪大概跟計程車司機差不多;如果我改行去開出租車,日子會不會比較好過?(魔之音:並不會,因為妳是個超級路痴,沒辦法在台北市開車……)

最近我正努力想要爬出這個火坑,做了決定之後雖然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心情倒是輕鬆多了。在我又再度想不開的投入下一個 “血汗工廠” 展開另一場冒險旅程之前,趕快來更新一下網誌。最近幾個月有讀者問到關於 IR, MarCom 和美國旅遊的問題,我決定從最令人心情愉快的旅遊開始回答起。

兩週前在留言版收到讀者投書一則,摘錄如下:

偶然看到妳《橫越美國》的短文,不曉得遊記完成否?我也正計畫著與妳類似的行程,可先將行程 E 給我做參考嗎? 謝謝您。祝平安。
白先生 敬

呃… 遊記還沒有完成。恐怕將來要完成的機率也不太高… 所幸規劃美國公路自助旅遊的行程非常簡單,當初我和 Ann 是這麼把行程規畫出來的:

  1. 我們打算開車橫越美國東西岸,起點設在紐約,終點要到西雅圖探望朋友。於是我們到 Google Maps 輸入 “from New York City to Seattle”。 按 Seach Maps 之後右下方會出現地圖和路徑,左下方視窗則出現哩程數及文字說明。
  2. Google Maps 會優先推薦走高路公路的路程,所以他的建議不一定是最短,但幾乎一定是最快(平均時速最高以及總時數最少)。我們把哩程數 (2,851 miles) 除以高速公路的平均最高速限 (60-70 mph),再除以假設一天開車八小時,發現只需要六天。我們總共有11天的假期,所以表示可以繞一點遠路到途中想去的景點,或是在某些地方停留久一點。
  3. 我們兩人開始各自列出沿途景點的 wish list:Ann 想去尼加拉瓜瀑布,我想去黃石公園;我的朋友在 Seattle,Ann 有朋友在 St. Paul…… 我們利用 Google Maps Search Result 最底下的 “Add destination” 把這些中途站一一往上加,按照路途順序排好,Google Maps 會畫出新的路線圖以及加總新的哩程數。
  4. 就在這時候 Ann 忽然說,既然都要去了,就來規畫一條可以拍到最多州界告示牌的路線圖吧!呃… 這個… 不過,我想想也同意如果可以走過19州,聽起來似乎比只有走過13州更能 “驕其親友”,於是我們就又多了一些在常人眼中不太 make sense 的 detour,以及額外的哩程數…
  5. 最後加總起來大約 4,000 多 miles, 差不多是我們覺得 11 天可以負荷的範圍,於是就再細切成每一天要走的路程,每天大約在什麼城市吃飯/遊玩/休息/住宿。基本上是以每天要走 500 miles(800公里)為原則,有重要景點可以待久一點,隔天再趕路;不過我們也暫訂一天開車不超過 12 小時、以及天黑之後不要趕路的原則,以免太過疲勞,或是撞上夜間在公路上出沒的大小動物(相信我,發生的機率不低)。

2007 年 6 月美國自駕之旅路線圖

噹啷!出發前就是這樣大致規畫而已。我們也只預約了抵達紐約當晚的旅館,以及安排要在朋友家過夜的那兩個晚上。其他住宿都是傍晚開車開到某個城市想休息了,再開始找公路出口旁的連鎖旅館招牌。不同的平價連鎖旅館其實品質和價錢都差不多,2-bed room 大概介於 US$80-100,附早餐。六月中旬不算旺季,所以我們也只在其中一個小鎮遇到連續兩家客滿,到第三家才有房間的情況(不過當時租休旅車也打算如果遇到無處可住的情況就睡在車上…)午晚兩餐大多也都是在公路旁的速食店解決。

除了原先規劃的幾個大的景點,我們還在沿途 “撿” 到一些令人驚喜的小景點,有的是正好路過就繞去看看,有的是早上 check out 的時候順便問旅館服務生附近有什麼好玩,還有一些是從餐廳或 tourist center 拿到的簡介上看來的。有時候正駕駛一面開車,副駕駛就在旁邊津津有味的讀著當地旅遊簡介並且充當 GPS 指路去到臨時新增的目的地。

對了,帶著 GPS 是真的非常有幫助。路痴救星。應該可以跟租車公司租一個,或者到 Fry‘s 或 Best Buy 這類電子產品連鎖店買一個來。Ann 向朋友借了一個 Garmin 車用 GPS,非常好用。我也帶了 NB + Microsoft Streets and Maps + GPS dongle,用來規畫大範圍的路線圖還不賴,可是在行進間的導航就顯得有點兩光。

在美國開車旅行,最令人懷念的就是自由的感覺。路大車少,天地無限的寬廣。那種感覺真的是好極了。

不過,看到汽油帳單的時候感覺可能會不太好。尤其今年油價又漲了。我有點猶豫,不知道該不該向大家推薦這種不環保的旅遊方式。我只能說,that’s a trip of a life time. I had a great time.


參考資料:

  • 小安的 Lounge Bar: 美國壯遊 (3)- Detour (上)
  • 小安的 Lounge Bar: 美國壯遊 (4)- Detour (下)
  • 小安的 Lounge Bar: 美國壯遊 (5)- 尼加拉瀑布(註:連結均已失效)


留言:

Ann Lai, 2008-06-25

天啊~這真的是一年前的事了嗎?時光飛逝啊~ 去年還在路上擔心著簡訊有沒有傳到,他為什麼沒回,是不是發生啥事的 Selina,終於也要到達另一個境界囉~ 真是為你開心啊~

我今天突發奇想的覺得是不是你文筆太好,把工作寫的太有趣了?感覺好像越來愈多人前仆後繼的想要跳入這行呢?想想我可是陪你經歷這麼多年無數的狗屁倒灶事件,我自己也有一大堆可以講,感覺就像爬天梯一樣,常常摔的鼻青臉腫,就算沒掉下去,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 不知道哪裡是盡頭啊…

而且景氣不好的時候,工作就變的更艱難了。像我這三年在 CES 觀察到很多參展商的投資都縮減了,今年的 CompuTex 連大型的外商 IC 設計公司都沒有展位。雖然 MarCom的工作不是只有辦展,但不可諱言的,budget 變少,可以發揮的空間相對變小了,連人走了老板也說不補(相信我,除非老闆是想把公司賣掉、想大作文章,要不然這種花大錢的事業,不是什麼公司都可以投資的。像 Selina 前公司的營業額和資本額,養那麼 “大” 的 MarCom 團隊,在園區絕對是絕無僅有的,大部分公司編制都是校長兼撞鐘)。

IR 更不要講了,最近股市慘淡,賠慘的小股東不知何去何從,打來發洩的電話就變多了;至於法人,就算你多認真的講解分析公司的營運狀況並沒那麼糟(光發現金股利就比定存好太多了),但是,不買帳就是不買帳。奇怪的證交所只會天天啃蘋果,看到啥都叫你要上傳重大訊息澄清,害我澄清稿寫不完。

倒是來要贊助的機關團體變多了,還有一大堆奇奇怪怪的大陸刊物來要廣告,PR 忙著回絕,「本公司今年並無相關預算」。

呃,我本來是想要來賀喜夫人的,結果拉哩拉雜寫了一大堆,sorry~ 不過 Selina 就快要回新竹,馬上就可以回到 “隨時想見就能見的” 狀態~ 還是蠻令人開心的。

快點回來吧,等你喔。

Chiasa, 2008-06-28

看完 Selina 拖稿數月之後的最新大作,以及 Ann 小姐的回應,有些話想說:

前些日子小弟利用僅有的幾天假期,去參加了農業漂鳥營,算是對於自己 “半農半醫” 的浪漫情懷的交待。去了之後,認識了好幾位得神農獎的老師,有人種蕃茄和香瓜,一年可以收入兩三百萬;也有人開種苗場,每天收入兩萬上下,還有人種蘭花、蓮花 一年收入好幾千萬…

跟他們熟了之後,就有一位老師說:其實都是做一行嫌一行啦,種苗園的老闆每天賺一兩萬,可是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出國一個禮拜(因為他每天都在趕貨);蘭花園的大老闆靠自己配種的蘭花賺到翻掉,可是他嚴格的自我要求和偏遠的蘭園,讓他的兒子完全沒有興趣繼承…

前些時候和 Selina 通過電話,我還在笑 Selina 說「你終於可以稍稍瞭解當年我值班的苦了」(我們值班都是徹夜值,然後繼續上白班),可是。我很為 Selina 高興,因為你已經知道自己的人生可以自己選擇,而且你也有餘裕可以選擇你要的人生。

我的工作部分,其實已經慢慢的符合了我自己的期待;但是愛情部分顯然出了些問題。其實很久以前我就曾經在 Selina blog 上問過 Cliff:「觀念差很多的兩人要如何相處?」這個問題在我跟我未婚妻之間存在已久,也不是第一次引爆,我想我在結婚之前爆出這種鳥事,未必不是另一個選擇的關鍵時刻…

祝福 Selina 工作愛情雙贏,也希望我能作出明智的選擇。

Allen, 2008-07-01

我附和小安的期盼,Selina 快回新竹吧~ 再找時間幫妳接風。

Cliff, 2008-07-02

基本上婚姻之間最重要的一個部份就是忍耐,說起來不好聽,但是實際上就是這樣。生活最重要的就是快樂,如果不快樂那什麼東西都是假的了。既然又有人要跳進來,雖然我老婆說一定是頭腦壞了,但是我還是要鼓勵一下,其實婚姻生活還是有很不賴的地方。

趕快回來吧,不然我們家很久沒有玩 Wii 了耶!


編輯紀錄:
  1. 寫於 2008-06-11,最早發佈在無名小站《從竹科到矽谷》,後搬到 Blogger 並在隨意窩備份。
  2. 2019 年 9 月重新整理發佈於個人網站。
  3. 封面圖片:Selina Ko, 2007-06.
相關閱讀:
selinako

selinak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