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Attention Fabless! Here Comes China Fabs…
剛參加完今天在矽谷舉辦的 FSA Suppliers Expo。這是一個 IC 設計公司產業協會舉辦的秀展,主要參展廠商都是半導體製造、服務或設計工具(IP, EDA)的供應商。今年來自中國的 vendor 參與率真叫人吃驚。除了兩個 “頭文字H” (HHNEC, HeJian) 的公司沒來 (Well, 嚴格來講和艦不能算是沒來…) 其他叫得出名字的 foundry 廠幾乎都來了。
↑Grace (GSMC) 還像是生怕別人不知道它是來自中國的晶圓廠,在靠展場中庭休息區那一面樹起巨大的 “宏力” 中文招牌。純以傳統 MarCom 的眼光來看,沒有入境隨俗用當地語言算是很失敗(哪個老外唸得出那兩個方塊字啊!)不過我覺得他們是故意的,用來吸引大家的目光,說不定還有老外以為他們是中芯而跑去詢問 wafer 報價… 出奇還不知道能不能致勝,不過至少它憑這個奇招而獲選為本篇報導的封面照片…
↑相較之下 SMIC (中芯) 的 booth 真是很遜。沒有設計感的橫幅招牌、小裡小氣的海報、花花綠綠的照片、密密麻麻的文字、然後海報上的說明還中英對照… 我想會來參加這個活動的矽谷華人應該也都看得懂英文吧,何不寫英文就好,然後把字寫大一點?那麼小的字誰看得見啦…
真的不是我在講,SMIC 旁邊這家也是來自中國的設計服務公司展位設計就好太多了,SMIC 完全被比下去。而那家 V 公司營收可能連 SMIC 的 n 分之一都不到…
籌辦海外展覽有兩要訣:“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第一句話是說要用心,第二句話是說要捨得撒錢。這是我從內地學來的順口溜呢,SMIC 不會不知道吧… 這種表現真令人失望,完全看不出今年幹掉 Chartered 之後由四哥晉升為三哥的架勢。
來看看大哥、二哥的攤位。
↑TSMC (台積電) 的 booth 永遠都是紅白黑三色,中規中矩。海報牆上是一氣呵成很大器的海報。Booth hosts 穿著整齊畫一的制服,個個說得一口極流利的英文。
↑非關門戶派系,不過我要為 UMC (聯電) 的 MarCom 部門鼓掌一下(雖然我不認識他們,也不知道 booth 是他們自己設計的還是外包給廣告公司)。UMC 幾乎每隔一兩年設計的基調就會變一次,幾年前是很有氣質的深藍色,象徵技術領先(其實是苦苦追趕啦…),這一兩年消費性電子興起,就又變成親切活潑的卡通色。高懸的公司招牌看版讓別人遠遠的就能看見(不過那個很貴),海報一氣呵成就不用講了,Slogan 也很簡短、顯眼。今年 UMC 的 giveaways 更是一絕,是一個將近 A2 尺寸的大背袋,上面印著鮮艷的 UMC 背景牆海報縮圖,拉鏈拉開可以展成四倍長、變成汽車隔熱板!一個沒有十塊美金應該做不起來,可是他們毫不在乎的隨便發隨便送,會場裡幾乎一半以上的訪客都這樣幫他們背著一個巨幅海報走來走去做宣傳。酷吧。我封他們 MarCom 今天的表現為第一名,大家應該沒什麼不同的意見吧。
↑但是也不是所有來自台灣的廠商都佈置得很好。也有 “很台” 的… 那個搶眼的鮮黃桌巾和狗皮藥膏一般的海報是怎麼回事啊?! By the way, 有人知道 Vanguard 其實是去年的五哥嗎?對,我也不知道。看不出來嘛…
↑新加坡的 “前任” 三哥也來了,可是今年他變成四弟了。Chartered 的攤位沒啥特色,只有一個很大的 HDTV 播放著 “愛用者見證” (租 display 和拍錄影帶也是超貴),整體設計跟 logo 的 CI 也沒什麼關聯。
↑來自以色列的 Tower 跟 Chartered 一樣處於失血狀態,不過它可沒有新加坡政府的補助… 只有一個慘字。大概租不起 HDTV,它竟然別出心裁把客戶公司的 CEO 大頭照放到海報牆上,旁邊密密麻麻寫上 “愛用者見證”… Oh, My God! 第一次看到有人這樣玩……
↑韓流來一張。來自韓國的 DongbuAnam。聽說他們積極搶單,成長迅速。
↑美國的 Jazz。他們的 logo 很像趴在地上的 Spiderman…
↑來自歐洲的 X-FAB。跟 Jazz、Tower 一樣,現在來自物價昂貴地區的 foundry,只能盡量轉型做 niche market (例如 RF、Mixed-Signal) 的生意,不然真的會被亞洲新興的 foundry 打得抬不起頭來。
↑Fujitsu 並不是 pure play foundry,不過在先進製程 (12“, 90/65nm) 上面猛促銷。如果他們在 EE Times 上登的廣告屬實,那還真是頗令人敬畏。
↑NEC 也一樣。不過因為不是 pure play,跟客戶還是會衝突。我想大部份大型的 fabless 還是寧願回去猛踢 T 和 U 的屁股,叫他們趕快把製程良率調上來,而不會去找這些又貴又難溝通的日本 vendors…
↑最後這張我也不知道要說什麼… 來自中國的 CSMC (華潤上華)。被黨 run 過的廠有那麼一點文革大字報的味道。
好的 MarCom 人才將來在中國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我只能這麼說。
留言:
Cliff Wang 於 2005-10-08
其它地方的我不知,但是代工廠要打得贏台積、聯電,連三星都失敗了,我不知道其它公司會不會成。記得一、兩年前我們討論過大陸晶圓廠的問題,今年的情況是中芯虧錢,宏力快倒了,其它的不值得一提。至於HHNEC,糾正一下,他不是代工廠,他是做自己東西的廠,而且他媽媽是NEC,所以媽媽有去,兒子就不去了,兩個H都是一樣。
中芯一開始突破進入晶圓代工的最大障礙,三個八吋廠的投資,雖然其實只有勉強算兩個廠,但也算是聲勢浩大。但是吃下MOS17,加上現在建的十二吋,雖然看來有機會,但是我個人的意見是這家公司一定不行。原因是內部管理不好,太多人在亂搞,去年沒賺很多,今年開始賠的公司應該再撐到2007會有難度。我這行已經沒什麼好撈的了,是該換跑道的時候了,自從昨天淚灑辦公室後我就決定回台灣就要找工作了…
對了長官,不是要找人打牌,反正以後也沒機會見到妳同事了,我一定不會手下留情的,哇哈哈。
Selina Ko 於 2005-10-10
To Cliff,
代工這行本來就不是心慈手軟的人玩的遊戲,有時候看到那些大老闆們從石頭裡榨出油的手法,驚佩之餘也不免要想,這樣真的不損陰德嗎…
現在晶圓代工還算高毛利的,可是我並不懷疑最後會走到像 PC/NB 代工那樣。苦日子還沒有真正來臨,將來大家都是要比狠的,不夠狠就等著失血至死,或是被吞吃下肚。
TSMC 與 UMC 毫無疑問的是 established leaders, 只要他們不犯錯,誰也沒機會。問題在於:是人都會犯錯。其中一個是接班問題。現在台面上那兩人很穩嗎?不見得。就像二月河《九王奪嫡》裡面寫的,康熙立二阿哥為太子,可是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的心都還沒死呢。不管最後誰登基,總不能把能幹的兄弟全殺了,外逃流落幾個到外面去是免不了的。
以 SMIC, Grace 現在的班底一定成不了事,但是找來能幹的擋手,兩年內 turnaround 也不是不可能。HH-NEC 找來應材的 Wang 就很引人注目,雖然外商背景加入本土企業存活率不高,but we’ll see.
By the way, HH-NEC 與 NEC 之間的關係,與 和艦 vs. UMC 根本不能比。當初華虹找上 NEC 是希望得到技術,訂單,資金(依重要程度排序),結果訂單來了(佔營收 30%),資金來了(入股 20%),但是講到技術移轉就龜龜毛毛,當然更不可能有 “網咖” 可以上… 跟日商搞技術合作根本就是與虎謀皮,大部份都一敗塗地,所以 HH-NEC 去年起又找了 Jazz 入股與技術合作,然後私下又搞 U-like 製程(研討會裡聽到的)。NEC 對 HH-NEC 並沒有主導或控制權,60% 以上的股權還是在華虹手裡。
我對設計業比較樂觀一點,因為這類的工作在家也能做,而且台灣的工程師並不比大陸貴到哪邊去。可是製造業,eventually 大家都要到大陸去的。這一點應該無庸置疑…
Cliff Wang 於 2005-10-11
其實華虹這次動作大得驚人,據說是得到上海市政府的首肯,將原本要投入中芯,在上海蓋十二吋廠的預算轉給 HHNEC。所以不只王先生去了,包括投靠中芯的 TY 也轉而投靠了 HHNEC,據可靠消息來源指出,中芯也有一部份的團隊要轉到 HHNEC 去了,所以拭目以待是一定要的。
這些團隊的技術能力我個人認為沒有問題,品德操守我個人認為也沒有問題,問題在於管理模式。其實大陸投資者對於技術的認知不足,一開始大家都是高高興興做夫妻,但是真的能互相尊重互相扶持的少之又少。他們看得比較短,錢丟下去最好就是會趕快生錢出來,就像蓋房子,蓋好熱賣一下子就賺個幾倍那種。
整個晶圓製造的供應鏈我認為在大陸還沒有成型,一些台灣廠商去的沒賺錢就算了還虧不少,更不要說是外商了。中芯和宏力在2001,2002投產,景氣最不好的時候,但是機台最便宜的時候。當時所有的人都說大陸要起飛,所以拚了老命殺價,但現在量沒有起來,價格也拉不起來,我覺得是一大惡性循環。
最容易看的指標是中芯的股價,只要超過三港元我就有救,因為上市價是三港元,現在1.4 左右吧。現在說他們做不做得起來言之過早,但是如果一定要押,我押做不起來,除非有:
一、上游的設計公司成長
二、供應商的結構完整
三、產業的發展地區集中
光是想想北京、天津、上海、淞江、蘇州要跑來跑去,生意就難做得要命了…
Selina Ko 於 2005-10-12
今天在《EETimes》讀到一篇報導,標題是:《Korean foundries finally find niche》,內容主要在講 DongbuAnam 和 MagnaChip 轉型做高壓、Mixed-Signal、電源管理等 foundry 利基市場,並說他們可預見的將來並不打算興建12“ fab. 報導的結尾引用 MagnaChip 執行副總的一段話:
“We don’t compete with TSMC and UMC,” Hwang said. “If we competed with them, it might make us feel good. But it would not make us any money.”
你看,我們把高麗棒子打得抱頭鼠竄、只求偏安一隅…台灣的 foundry 從業人員應該覺得很驕傲才對,呵呵…
寫完這些 one-level below 的半導體代工廠,想再來寫一篇講枱面上 Top 10 的 IDM 大廠。我上班的地方在 Sunnyvale, 幾大著名的公司都在五分鐘車程內,例如 AMD, Intel, National, Philips, LSI Logic… 過去一年半來親眼看到很多 office 裁的裁,關的關,雖然不關我事,卻也不免興起一種兔死狐悲的感慨…
Selina Ko 於 2006-07-18
今天中文版《EE Times》《電子工程專輯》上有一篇關於中國晶圓代工廠的報導。
標題:資金不足與投機心態是中國晶圓代工業兩大問題
就在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常州納科微電子(Nanotech)被爆人去樓空、經營慘澹之時… 不久前宣佈以6億美元投資在北京林河產業區開土動工的阜康國際計劃,同樣也因為資金不完整而出現問題。…這樣的例子近年來舉不勝舉,寧波中寧就是以一具空殼告終。
中國大陸半導體業、特別是晶圓代產業在過去的幾年中出現了一股冒進的建廠運動。各地都在蜂擁上馬。然而到目前為止,大部份都還處於虧損狀態…中國本土 IC 設計企業已經開始抬頭…但是這些本土企業創造的需求還不足以大陸代工企業的龐大胃口。事實上,幾乎所有晶圓廠的客戶大部份都來自國外。據悉,目前中國大陸企業創造的需求每年只有幾百萬片,僅華虹NEC (HH-NEC)一家的產能就足以完全消化。大陸晶圓廠的市場往往還與政府息息相關,典型的像HH-NEC的二代身份證計劃。
此外中國地方政府對設立新廠的熱衷程度,也大幅出乎人意料。據知情人士透露某晶圓大廠在中國大陸的若干個新建計劃就完全由地方政府牽線… 然而許多人士都在擔心,這一波的建廠浪潮下面是否暗潮洶湧:投機份子想藉機從出手闊綽的地方政府手中騙錢。
復旦微電子在本土和國外晶圓廠的代工計劃大致上一半一半。「主要是國內很多計劃需要支援。另外從長遠來看,我們也需要在國內產業鏈上發展。畢竟這裏溝通也方便。」李蔚表示,2002-2003年中國國內晶圓廠剛起來的時候,合作還不錯,但是近兩年這些企業的風格開始出現變化。「國內晶圓企業的人員流動率非常大… 使得相關支援和服務的品質開始下滑。」
鑒於上述因素,李蔚透露,復旦微電子正對上述合作進行調整和考慮,把較重要的產品交給國外晶圓廠來做:「本土廠家無論在技術支援還是在品質控制上與國外對手還是有差距的。」他並表示,中國本土晶圓企業還存在著重量不重質的問題。
Cliff Wang 於 2006-07-24
大陸的晶圓代工業正在朝向一個質變的方向改變,當初前往的台灣從業人員有些佔到了位子,有些佔不到位子的慢慢回流或做其它工作了。一般有選擇權或股票的也都實現了利益,接下來是大陸本土人材是不是能接起來的問題了。
妳如果問我,我覺得接不起來,因為他們很多都好的不學學壞的。台積、聯電已經衝得起來跟師徒制有關,老的拚,菜的不得不拚,結果就是大家都拚,拚出一片天空來了。
在大陸做高科技製造業,我覺得還是沒有優勢,因為晶圓代工中人力佔的部份很小了,小到不行。但是如果中國政府來個保護政策,要賣進中國的全部都要在中國當地做,就像現在對汽車產業的宣示一樣,那就不是要不要,而是不得不的問題了。在台積賺得哈哈笑的 2005,聯電小賺但也過得蠻疲勞,中芯肯定是在賠錢。那如果 2007 台積只能賺少少的時候呢…
編輯紀錄:
- 寫於 2005-10-08,最早發佈在無名小站《從竹科到矽谷》,後搬到 Blogger 並在隨意窩備份。
- 2019 年 8 月重新整理發佈於個人網站。
- 封面圖片:Photo by Riccardo Bresciani from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