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二十五年,五個畢業典禮
我爸、我弟和我,總共在交大待了 25 年,拿了六個學位,一家四口一同參加的交大畢業典禮就多達五個。民國 73 年夏天,在光復校區圖書館前、由媽媽幫我們拍下這張照片時,我八歲、弟弟才三歲,當時誰都沒想到我們三人後來與交大還有這麼長久的不解之緣…
唯一沒有共同參加的畢業典禮
民國 61 年(1972 年),爸爸從交大電信系畢業。那時候我爸和我媽已經在「交大電信 vs. 靜宜化學」的聯合畢業旅行中認識,也交往了幾個月,可是畢業典禮當時他們正在鬧分手,所以我爸只好很孤單的自己參加自己的畢業典禮。套用電影《回到未來》的劇情,我和我弟發覺自己正一點一點的消失,所以我們跨越時空向他們大喊:「不要!不要分手!」
幸好爸爸聽見我們的呼喊,接下來兩年在戰地金門當兵時,很努力的躲在碉堡裡寫信,又把我媽給追回來。這件事改變了我們四個人的一生。
不久之後他們就結婚了。其實是這場婚禮開啟了後面的五個畢業典禮。
第一個共同參加的畢業典禮
民國 73 年(1984 年),爸爸完成了在職進修的交大管研所碩士學位。在那之前的三年裡,爸爸每週都要台北、彰化兩地奔波,工作、學業兩頭忙,於是家務的重擔多半落到辛苦的媽媽身上,尤其剛出生不久的弟弟又很煩人(好啦,我承認其實當時剛上小學的我更煩人…)所以爸爸能夠完成這個學位,可說是全家人共同「抗戰」的成果。
我還記得那天爸爸和媽媽都特別開心,拖著我們兩個小孩在校園裡拍了無數的照片,直到後來我和我弟一起翻臉,賴著坐在行政大樓前的階梯上不走,他們才終於停止。不過說來好笑,我爸唸大學的時候交大還只有博愛校區,唸研究所和博士班的時候,又是在台北校區(北門郵局樓上),他其實不曾在光復校區上過課。
第二個共同參加的畢業典禮
第二個全家一起參加的交大畢業典禮,還是我爸的。這次是民國 85 年(1996 年),在經過長達八年的抗戰之後,終於拿到管研所博士學位。
說起來我媽也真是了不起的女人。有過之前三年的經驗、特別是她也已經體認到她的兩個小孩其實頗難管教之後,居然還願意支持我爸唸博士班。換作別人,可能早就下最後通碟--「要是你敢再提讀書的事,我就把你打斷腿。」
所以當我爸爸終於通過論文考試、確知可以參加畢業典禮的那一天,全家人真是差點喜極而泣。這次不旦我們一家四口參加,連爺爺奶奶都一起來了。除了又在校園裡拍了無數的照片,這次還是我們唯一一次在交大禮堂從頭坐到完的畢業典禮,因為博士生是一個一個被唱名上台撥穗領證書的。
不過在整個過程中我有一事不解:我爸明明早就已經上台領完證書了,我「阿嬤」還是目不轉睛、很專注的看著台上走來走去的頒獎人與畢業生。我心想:鄧校長雖然非常可愛,但是並沒有特別帥的說……難道阿嬤想在博士生中物色一個孫女婿?
我阿嬤看了很久之後終於開口了:「咦,寄咧喜查某耶揑!」(中譯:這是一個女生耶…)我漫不經心的回答:「喜啊喜啊…」(中譯:是啊是啊。)隔了不到兩分鐘,阿嬤又開口了:「寄咧瑪歌喜查某耶揑…」(中譯:這又是一個女生耶…)我又漫不經心的回答:「喜啊喜啊…」
就在「喜啊喜啊」重複到第八次、我開始領悟到其中必有詐的時候,阿嬤終於一口氣講出白話文了:「哩鰲拜嘛愛安捏!」(中譯:妳以後也要向她們看齊!)就在我臉上浮現出三條線的時候,阿嬤又如泣如訴的補上一句:「男的博士已經不稀罕了,可是我們柯家都還沒有女博士…」
任何會算數的人都知道,我阿公阿嬤雖有孫兒孫女十一人,可是其中姓柯的孫女也不過就只有我一人…… 至今我都還欠阿嬤一個博士學位,深感抱歉。不過我也不忘轉告領完證書剛回到座位上的老爸:「爸,阿嬤說你的博士學位不稀奇喔……」
第三、第四個共同參加的畢業典禮
第三、第四個全家一同參加的畢業典禮是屬於我的,然而卻是我「最沒有畢業感」的畢業典禮。
民國 87 年(1998 年)我從交大管理科學系畢業,那時就已經知道自己可以直升交大管研所台北組(後來改名為經營管理研究所)。我嫌台北房租貴,加上當時剛落成的女二舍非常豪華,所以我申請了新竹的宿舍,有課的日子才通車上台北。就因為還住在校園裡,跟系上教授也都還不時見面,心態上並不覺得自己「畢業」了。反倒是大三快結束之前,我忽然意識到大四這年班上同學們可能就要各奔東西了--不管是因為選修不同領域的課,或是因為忙著唸書補習考研究所,總之我們以後不會再像之前一樣有那麼多共同必修課、有那麼多分組作業可以一同奮鬥了。一時之間有些感傷起來。
民國 89 年,我從交大經管所畢業。當時正值 2000 年網路熱潮,有心情繼續唸博士班的人實在不多,我唸傳播所的室友甚至放棄碩士論文,提前跑到 .com公司卡位了。我在那年四、五月的時候也已經在園區裡找好了工作,決定就此到校園外的世界闖一闖。說起來那次畢業典禮算是我告別唸了六年的母校的重要儀式,可是我當時仍然沒有什麼「畢業感」。
主要的原因有兩個:我要加入的公司位於園區的高層廠房裡--距離女二舍不到百步之遙。我當時就已經下定決心要在娘家母校賴到暑期住宿結束為止。不知道這是不是潛意識裡抗拒畢業、抗拒長大的一種方式?
此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的論文指導老師楊千教授慷慨的對他的門生提供「免費終生保固售後服務」,楊老師有一門固定開在星期三晚上的課,很多他指導過的學生都會在這天回鍋回來上課,晚上九點半課程結束之後,大家還會留下來聊天到深夜,那種熱烈而又融洽的氣氛,是我在交大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我真的不覺得我畢業了。雖然領了證書也拍了照,我真的覺得自己還沒畢業。
第五個、最後一個
民國92年,我弟弟從交大土木系畢業。對,就是經常在校園裡扛著測量儀走來走去的那個系。大一的時候他們那組的測量儀被風吹倒在地摔壞了,在風大的新竹,這種事應該常發生,不過這小子居然連祖師爺賞飯吃的飯碗都摔破,顯然註定與這行無緣。畢業時,他已經決定當完兵後要到清大唸經研所(這個叛徒…)。
在 2003 年 6 月 21 日這一天,我們又全家整裝一起參加交大的畢業典禮,又一起在校園裡拍了無數的照片,有些甚至很搞笑。但是我們心裡都知道,這很可能是我們全家一起參加的最後一個交大的畢業典禮了。我已經決定不唸博士班,弟弟又決定唸個交大沒有的研究所,所以即使將來我或弟弟很快結婚有小孩、這個小孩非常聰明,跳級又跳級,最後考上交大…… 未來20年裡,我們也很可能不會再有機會參加另一次家人的畢業典禮了。
在心態上,我是在這一天跟我弟一起從交大畢業的。我從來不曾像那天一樣那麼不想畢業--雖然那天距離我的第一個交大畢業典禮也已經有好多年了。
我終於還是畢業了。帶著很多美好的回憶與淡淡的感傷……
留言:
Cliff Wang, 2005-11-04
我的老天,我除了沒有參加過畢業典禮,把畢業證書搞不見以外,我連學士照都不記得有過了… 原來我的交大生活是一片空白,基本上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辯論社而已,從畢業以後我好像也只有過一次去逛過校園,嗚嗚,我好無情啊…
還好有人證,我真的是交大畢業的哦,不過不是那麼多人相信就對了,基本上對一個畢業證書已經弄丟的選手來說,也沒有臉再多說什麼了。我不知道要怎麼走回學校跟他們說我的畢業證書都弄丟了,是不是學士和碩士的都補一下來,他們一定會覺得這個校友一點心都沒有,太可恥了。
親愛的學妹,看來妳和學校感情還不錯,幫我問一下要怎麼補發,最好是不用露面的,不然妳的借我一下,我把名字改一改算了….我真的曾經認真地想過去找那種偽照學歷的,跟他們說我真的是交大畢業的,不過我願意付一萬來買個你們偽照的學歷,因為我丟不起臉啊…
行政人員:先生,請問您要做什麼?
Cliff:嗯,我想要補辦我的畢業證書….
行政人員:畢業證書?那你原本的咧?
Cliff:對方辯友,這是個好問題,我也想很久了沒有答案….
行政人員:連畢業證書都弄丟還敢回來要,來人啊,把這頭豬給我拖出去!
我一直不想面對這個問題,但是看來是難免的了,尤其是到了換工作的時候。
Selina Ko, 2005-11-06
呵呵,報告學長一個好消息:你只要上交大註冊組的網站下載表格 email 寄回,刷卡付費就可以了。學位證書遺失補發是 100 元,或是你也可以選擇 中/英文學位證明(含畢業名次),只要 10 元。我越洋辦過一次 中/英文成績單,也是一份 10 元,速度很快,服務相當好。
2001 年景氣最差的時候,我做過一次 “被裁員” 的惡夢,還記得在夢境裡我在副總辦公室聆聽完宣判後走出來,默默的走回自己的座位上,唯一帶走的東西就是我的畢業證書…
不過老實說,我對這個學校的認同感也在漸漸削弱,尤其在它被某些私心很重的人惡搞一通以後。希望天佑吾校,讓它撐過這幾年…
selinako, 2007-04-29
我把這篇文章寄給公司裡的校友及好友:Dear all, The attached file is an article I wrote for this issue of NCTU Alumni Magazine. Share with my friends and schoolmates at Faraday. Have a nice day!
2005-12-16 Justin Lai
果然是虎女無犬父!優秀!
2005-12-16 Jet Huang
Suggest to have an PHD from NCTU — to break the record…
(我回答: Ha ha… I considered about that but I’m too old for a PhD degree now…)
2005-12-16 Frankwell Lin
文筆很好喔!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2005-12-16 Evan Ke
小女孩長大了… 可愛哦…
2005-12-19 Michael Chern
Great article and I am proud of you!
2005-12-16 Emily Shen
Thanks for sharing this well written article. I am quite moved by the affection and displayed beauty of your “family tapestry”。
編輯紀錄:
- 2005-10-26 寫於 Cupertino, California for《交大友聲雜誌》;2005-11-03 刊出後轉發到無名小站《從竹科到矽谷》,後搬到 Blogger 並在隨意窩備份。
- 2019 年 8 月重新整理發佈於個人網站。